义乌,这座位于浙江中部的县级市,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。从昔日贫瘠的农村到今日的‘世界超市’,义乌人的致富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,而摄影镜头恰好捕捉了这段跌宕起伏的历程。
一、小商品,大世界:市场经济的先行者
上世纪80年代初,义乌人凭借‘鸡毛换糖’的走街串巷传统,敏锐地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。第一代义乌商人用扁担挑着纽扣、皮筋等小商品,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。摄影作品《义乌第一代市场》中,泥泞路上摆满竹篮货摊的场景,成为这段‘草根创业史’的生动见证。
二、从‘前后后厂’到全球供应链
随着第二代、第三代市场的建立,义乌逐渐形成‘前后后厂’模式。镜头下的北下朱村,直播带货的年轻人与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交织;廿三里街道的工厂里,工人们正在为圣诞节赶制装饰品。这些影像记录着义乌从单纯贸易向‘设计+制造+电商’的产业链升级。
三、国际化的义乌面孔
在宾王市场的清真餐厅前,头戴白帽的阿拉伯商人与义乌店主讨价还价;国际商贸城的英语、西班牙语标识与中文并列——这些摄影作品展现着义乌作为‘新丝绸之路起点’的包容性。目前常驻义乌的境外客商超1.5万人,年接待境外采购商逾56万人次。
四、数字化转型中的新义乌
无人机航拍镜头里,菜鸟义乌保税仓的智能分拣系统24小时运转;跨境电商园的直播基地中,90后创业者用多国语言推介商品。据2022年数据显示,义乌电商交易额已突破3900亿元,摄影定格了这场从‘马路市场’到‘云上市场’的深刻变革。
五、致富密码:敢为人先的义乌精神
获奖摄影作品《义乌凌晨四点钟》捕捉到这样的画面:天未亮时,商贸城周边已是车流如织,商户们带着样品匆匆赶路。这种‘不等不靠、敢闯敢试’的精神,正是义乌人创造‘无中生有、点石成金’奇迹的核心动力。
通过摄影师的镜头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义乌人财富积累的过程,更是一个中国县域经济崛起的缩影。从手摇拨浪鼓的货郎到操控全球贸易的企业家,义乌人的致富故事仍在续写,而每一个快门声都在为这段传奇添加新的注脚。